和孩子聊中美教育

本文共3004字。
版权声明: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| CC BY-NC-SA 2.5 CN

下文给出昨天早上吃饭的时候发生的对话。因为前天晚上和小福星聊天的时候,我提出一个论断:美国现在唯一的优势在于顶尖的创新人才,但是这个优势很快将不复存在。小福星对此感兴趣,又和我讨论起来。我把对话稍微整理了一下,去掉了很多重复的口语部分,请看下文。

[背景说明]前晚的聊天总结:中美的差别在于,中国是集体主义,比较呆板(例如全国统一教材),不利于创新,但照顾弱者;美国是个人主义,比较自由(例如特许学校),有利于创新,但两级分化严重。

[角色说明]父亲是我,女儿是小福星,6年级公立学校上学。

父亲: [孩子问了一个关于先进的问题,没听明白]你说啥先进啊?

女儿: 你不是昨天说中国有一批人思想,其实挺先进的?

父亲: 对呀,就是说这整个社会现在是觉醒的啊,基数大就扛不住,知道吧?像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应试教育的产品…

女儿:那我们不也是应试教育的产品吗?

父亲:[笑]你们有那个优秀的父母啊,去帮你弥补这些问题啊…

女儿:关键是那是有人有优秀的父母,那要不然有人没有优秀的父母,照样应试教育,那这样的人怎么办?

父亲:他不需要所有人都这样,他需要一批人这样就行了。然后还可以点亮别人,还可以照亮别人,还可以影响别人知道不?还有很多的优秀的教育家。我今天看到一个教育家叫魏什么来着?我刚才看了他的八个视频,就讲那个什么初中生,为什么什么怎么回事,他就特别好啊。嗯,就这个人已经作为在一线工作的这个教育者,其实他也意识到问题,然后他在解决,然后还他把他的心得分享出来,在照亮别人。

女儿:嗯,这个就是好的。

父亲:那社会就是有这种人,这是第一。第二,有这种人还要去为社会创造价值,要把这种关爱,能影响更多的人。那是不是就有一批学生不会受这个应试教育之害。嗯,或者说你即使在应试体系中,其实是因为了有了补充,其实人的那个个人成长会更…

女儿:快乐?

父亲:更完整,知道吗?成为全然的人知道吧?成为全然的人,其实他就会对这个整个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好事。而且美国的那种,我说的那种特别能创新的人,其实也是那种全然的人,中间才能出现的,知道吧?如果他自己都不全然,如果自己把自己当工具人,他怎么可能说我有那么好的创新能力?

女儿:那为什么你说他们这些创新人才会变少?

父亲:基数不足啊,他们只在精英圈里面去搞这个事的话,他基数就不足啊。哦当然了也不一定会变少啊,就是说你看他的,我昨天说的那种特许学校是吧?嗯,其实他培养那些,包括他们很多创新学校,什么涩谷学校啊,这些其实他们培养的那些人才是很好的,知道吗?但它的基础不如中国牢,知道不?你别总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,但它覆盖的人口太大了。基础知道吗?它有个好处,就这工业社会上需要更多的人,而应试教育是让更多像我们这样的人识字。识字率比他们高,

女儿:识字率?

父亲:比如说我们现在识字率可能百分之九十八了。美国的识字率好像在下降,就是他分层分得厉害,他可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识字率比较高,然后现在的识字率反而在下降。就是说他那个摆烂的人,他已经跟那个上进的人

女儿:分开了

父亲:是对对对,有点这种感觉。我感觉是分层,差太多了,

女儿:不是一个频道了。

父亲:对,所以说你说中国你有很多问题吧,但美国人特别特别特别羡慕中国的教育,你知道吧?

女儿:嗯?

父亲:对呀,他羡慕中国的教育,所以美国人好嘛,那不学的人能力差的太远了,知道吗?

女儿:卷不起来,叫我卷都卷不起来。

父亲:对,他们很自由,但是太自由的情况下,那些那些底层的人,他没有那个上升的动力了。

女儿:觉得在这儿摆烂挺好的,

父亲:有一些学校叫快乐教育,知道吗?反正我就来,那个跟放羊似的,来玩吧。

女儿:这不就所谓素质教育吗?

父亲:不是,他就学校已经干预的太少了…

女儿:就中国是干预有点多,

父亲:对,干预太少,干预太少。然后这些人自己能力又不足。

女儿:嗯,你要是能力足的话,给你的自由空间,你就自己探索就行了。

父亲:对,是这么个事。你比如说玩村吧?这个叔叔他搞的,其实他自己的能力是很够的,知道吗?就是说他的认知啊什么的很够,所以他其实能做好一个比较能支持的孩子的父母知道吗?嗯,那些孩子能玩起来。但其实还是有个担心,就是他的支持度可能某种程度上我其实担心有点不够。他现在很多时候放手了,那孩子们组成群体自己玩,对不对?我觉得可能是一个阶段是可以的。但是如果长期来讲的话,其实他需要更多的外界的信息,有意识的去引导,是引导,而不是去灌输,是这个意思。我感觉他们的引导,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是有点担心的。就刚才看那个魏老师的视频,我觉得他就讲了,他的引导部分就做的很好。就他作为一个教育者啊,他原来是从公立体系,他逃出来…

女儿:逃出来?

父亲:他公立教师他出来嘛,出来他创业,在私立学校啊然后去做校长,然后他的这个学校就做的很好,在重庆。但私立学校是需要你家长花钱进的,知道吗?它是本质上是一种精英的教育。但是作为他来说,他其实希望更普惠,所以他也做自媒体啊做这些,引导作用就很好。这是互补的,因为有的人眼界不够,比如爸爸跟你聊天是吧?其实你跟我聊天儿,你会受限于我的眼界,明白吗?我的眼界能到的地方,可能能帮你,我眼界到不了的地方,其实也是我的盲区,就帮不到你了。所以你需要更多的干嘛呢?就是探索,要探索广阔的世界里面,跟你有关的事情,然后去找到更多好的导师,知道吗?在这方面你能帮你拓展能力,拓展眼界的一些导师,然后看一些好的书,成长了以后,就走的更好一点。

女儿:那你说现在这个教育局势是过了几年,你就看啊,你说觉得会不会改?

父亲:什么?

女儿:你觉得这个教育局势过几年会不会改?

父亲:已经在改了啊。我其实觉得国家的指挥棒在改…

女儿:我觉得有有点悬呢…

父亲:不不不,这个是必须改的,而且家长的认知也都在改…

女儿:家长认知不在改吧?

父亲:在改啊,绝对在改,知道吗?嗯,就是说这个东西它是,你可能没有看到这种缓慢的变化的过程。就经济在发展的时候,其实很多矛盾是掩盖的,知道吗?就是比如说你从2000年到2020年,对吧?就这个经济是在高速增长的年代,其实这个时候反而问题小,为什么反而问题小呢?

女儿:实际上是光顾着增长经济去了…

父亲:对,实际上家长忙着挣钱去了,知道吧?其实他一忙着挣钱呢,他管孩子吗?他也管孩子,那他有盼头,你都有办法能多挣钱,他就压力小一点,他就是关注这方面少一点。那现在处于这种经济平稳的或者往下走的这个状态…

女儿:往下走?

父亲:有点往下走,或者说平稳,或者说它增长,但增长没有以前快了。那其实首先一个问题就是,像我作为一个中年人,或者是比我们更年轻的人啊,他本身生存的焦虑会比以前就多。知道吗?那这种焦虑… 但同时呢他时间又多了,你知道吗?就是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又多了…

女儿:哎呦,那就开始鸡娃呀,

父亲:是不是这道理?所以当你经济增长的时候,其实这些问题是小问题。当你经济下行的时候呢,你又有更多时间陪孩子,那实际上是他的认知跟不上的时候,他会出现这种错位… 但是没关系,人啊,撞南墙他就回头了,知道吧?等他撞南墙的人多了,(整个系统)也就回头了。

女儿:撞南墙?所以这个叫撞南墙?

父亲:什么叫撞南墙,你知道吗?把孩子搞抑郁的就叫撞南墙,很多…

女儿:把孩子搞抑郁?这么恐怖。

父亲:把孩子搞抑郁的很多,我上次看到最新的数据,是2023年,分小学组、初中组、高中组。小学的那个抑郁检出率是10%左右,

女儿:那也不少了。

父亲:对啊,高中40%啊,40%那些家长就是撞南墙的家长,我跟你讲。但是撞了南墙以后,第一他自己得回头,被逼着,他得回头知道吗?第二,会对他周围的人有一个负面教材作用。

女儿:哦,我懂我懂,“你看看他们家,孩子还抑郁了”

父亲:对它有个负面教材作用,所以整个的社会是在变的,就整个的家长认知会变。因为就是你原来从一个高速增加的经济,变成一个不怎么增长平稳的对吧?这种经济对吧?那其实每个人都要需要适应,你知道吗?

女儿:都需要慢一点适应的过程。

父亲:过了一段时间,你不管走了多少弯路,其实他还是能走回头的。我是这么想的,大多数人还是能走回头的啊,然后这样的话可能鸡娃就不是主要的事情,或者就应该换一种方法了,不能总是刷题,对吧?嗯,然后就是死记啊,反正就是这种…让你这个孩子很不快乐的这种状态,是不对的。其实你学习是应该很有意思的,知道吗?这种情况下,就是你又学到东西了,你又状态很好,这才是正常的啊。然后包括你(会有)更多的见识。那大家都往这方面走,那没问题啊,知道吗?其实就没问题了,你身心健康,就是状态好了,很多事情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