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学习?
上周见到了在成都的一位老同学和他的两个孩子。他家的老大14岁,读初二,“他会提问说:‘为什么要学习?’,其实这是好事,说明他很有主见。”老同学告诉我。
“为什么要学习?”显然是很多孩子不解的困惑。你有同款娃吗?
“因为好好学习就能考上一个好的中学,然后考上一个好的大学,然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养活自己,嫁个好人(娶个好人),然后过上幸福的生活。”好多妈妈是这么和孩子说的,好多老师也是这么和孩子说的。
问题是,这种说法,对青春期的孩子,无效。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“时间贴现”。两个选项2选1:现在给你19元,一天后给你20元,更多的人选择现在拿到19元;一年少一天后给你19元,一年后给你20元,更多人选择一年后获得20元。时间贴现让人们更关注当下的利益,而忽视未来的利益。尤其对青春期孩子来说,遥远的“幸福生活”和TA现在要好好学习实在没什么关系。
怎么解决这个问题?《10到25岁: 激励年轻人的科学》第8章,叶格教授给出了一个相当科学的答案:“把孩子看成实际社会问题的潜在解决者,而不是一个需要被教育的对象”。
在芝加哥的北极星特许学校(Polaris Charter Academy),学生不会问:“我为什么要做这个?”,学校的校训就是“我们一起工作,为了一个目标变得更聪明。”
学校里7年级的学生阿米拉·罗林斯,她的社会学课程包含美国宪法的内容。该课程不是仅仅要求孩子背诵《权利法案》,同时还要求孩子们思考该法案对现代公民意味着什么。阿米拉所在的班级要求学生们根据这个法案为社区做些什么。芝加哥的枪支暴力一直是阿米拉所生活区域的日常悲剧,96%的班上同学知道一个具体的枪支暴力受害者。阿米拉的班级开启了一系列的项目,采访了社区里的英雄人物,录制了他们的故事,并发布出来。他们这些孩子编撰、导演并制作反对暴力的视频,在当地的电视台播放。然后他们组织了“和平日”运动,请求芝加哥的人们在这一天放下武器,结果是那天的暴力事件大幅减少。
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大为震撼,我们学校的孩子为啥在毫无意义的内卷?如果孩子是优质的社会贡献者,还会问为什么学习这种问题吗?
北极星特许学校是全美探险式学习教育网络(Expeditional Learning Education Network)的成员,该网络为全美32个州的1000多所学校的45万名学生提供服务。类似上面阿米拉班级的故事,在这个网络支持的学校里面是常态。我稍微看了一下他们的网站,从2021年起,他们组成了学生顾问委员会,将他们的故事做成年报,让更多的学校和家长可以直接看到。我强烈建议10到25岁的学生的家长和老师,阅读相关内容获得启发。
探险式学习方法可能对老师更有启发意义,家长呢?我从这第8章的文字中挖到了一个宝贝,威廉·戴蒙写的《目标感》,后者第5章有一个故事特别有启发,我截图放在下面:
希望这样的故事对你也有所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