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乐学习
学习成绩重要吗?或者换一个问题,问一个学生,如果你的成绩超出了自己的预期,你有多高兴?如果你的成绩刚好和预期一致,你有多高兴?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低于预期呢?心理学家还真的就这么做了。Levine 等人在2012年的论文中提到了一个类似的实验,让一群学生先估计,最后在考试结果出来以后再做快乐程度的评测,平均值结果如下表(快乐程度按1-10自我评估,1最不快乐,10最快乐):
成绩好坏 | 预测快乐程度 | 实际快乐程度 |
---|---|---|
高于预期 | 8.27 | 6.55 |
等于预期 | 7.81 | 6.45 |
低于预期 | 4.42 | 6.36 |
也就是说,考试之前,学生会觉得如果考得好会非常高兴,考得不好会非常不高兴,实际情况是无论好坏,高兴程度都差不多。这就带来了一个启示:学习成绩本身和快乐程度关系不大。
什么有关呢?学习成绩对于学习本身来说,属于外部动机;而快乐程度和人的内部动机密切相关。心流,强调要做有趣的事情,就属于内部动机。《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》这本书也说,逃离无趣的环境,寻找有趣,是创意的源泉。
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
什么是外部动机?做一件事情,期望得到成功后的奖励,而成功后的奖励与事情本身无关,就是外部动机。工作的时候只是为了得到薪水,薪水就是外部动机。学习的时候,想获得好成绩,要么是比别的同学更好的成绩,要么是父母希望获得的好成绩,都属于外部动机。写到这里我有点失望,因为我发现小福星学习的外部动机太强而内部动机太弱。去学校,是不得不去学校;做作业,是为了怕老师惩罚;考试,是为了获得好成绩。当然这些问题体现了家长教育和引导的问题,希望我和爱人持续改正的情况下,她能有更多的内部动机。
那什么是内部动机?做一件事情,不求回报,不求结果,仅仅是因为有趣。即使失败,也觉得能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,为后来的成功打下基础:这才是内部动机。我观察发现特别小的孩子容易能自得其乐,内部动机极强。美心现在3岁多一点,上周六我带她去一个小公园玩,她就能从简单的游乐设施中发现乐趣,自行设定需要挑战的目标,一遍又一遍的练习,并逐渐增加难度。这个游乐设施包含3个部分,一个矮的半球型的爬行坡,通过铁链扶手的木板吊桥连接一个更高的半球形滑梯。孩子需要从第一个爬行坡爬上去,扶着扶手走过摇晃的木桥,再爬到高的滑梯顶部,最后滑下来。美心开始玩,在最后一步滑下来的时候需要我扶一下;玩了几回,她就不让我扶了;又玩了几回,自己拿一个篮球爬上爬行坡,接着左手扶着扶手,右手拿着篮球过木桥,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篮球放到高滑梯的顶部,自己再爬上去,把篮球先滑下来,自己再滑下来。就这样,越来越高的难度,没有人教她怎么玩,全是自己设定目标,自己在玩,而且玩得不亦乐乎,笑声不断,这完全就是内部动机,而且完全玩出了心流的状态。
学习本应是一样。不幸的是,标准化的考试和外部评价标准扼杀了孩子太多的内部动机。整个社会的”内卷“的心态,家长们所认为的“不能输在起跑线”的想法,全部都在扼杀孩子自己学习的乐趣。
讲一个故事。村里一个老人独自在家,一群孩子总去他家捣乱,老人不堪其扰,于是想了个办法,说你们来玩,我还蛮开心的,为了表示高兴,我每天给你们1块钱。老人说到做到,真的就给了,孩子们还是不亦乐乎的来他家玩。过来一阵子,老人说,我没那么多钱了,你们来玩,我每天只能给你们5毛钱,结果孩子玩得就少了;最后,老人说没钱,不给孩子们钱了,孩子们就都不去他家玩,老人成功的获得了独处的乐趣。
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了?本来孩子去老人的家里玩,纯粹出于好玩,是内部动机;可是老人给“报酬”,就把孩子们去玩的动机慢慢转换变成了外部动机;而不给之后,孩子们就没有任何动机去老人的家里玩了。
再说一个研究。丹尼尔·平克曾经说过的蜡烛问题:
你坐在一张桌子旁边,桌子紧靠一面木墙。桌上分别摆着:蜡烛一支、火柴一盒、大头钉若干。 你的任务是把蜡烛粘在墙上,还要使蜡在融化后不会滴到桌子上。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针对这个问题,他随机挑选大学生做对比实验,给不同的组用不同的激励方式:
- A组,请努力做,完成能得到5美元。
- B组,请努力做,看看能多快做完。
亲爱的读者,你能猜猜哪组更快吗?结果是,B组被A组快得多。是不是很意外?外部动机压制内部动机,还降低了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成长性思维
学习的内部动机在于,学习本身是有趣的。另外从学习这件事情,可以获得成长,变成更好的自己,这也就是成长性思维。关于成长性思维,强烈建议阅读卡罗尔·徳韦克的《终身成长》这本书。简单的来说,
- 固定思维认为能力是固定的,无法改变,成绩是衡量能力的指标。
- 成长思维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练习得到提升,成绩只是学习过程的衡量指标。
从学习这事情本身来说,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的人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想法:
条件 | 固定性思维 | 成长性思维 |
---|---|---|
学得好 | 我很聪明 | 我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|
学得不好 | 我很笨 | 我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 |
考得好 | 我擅长考试 | 我准备充分,复习得很好,发挥也不错 |
考得不好 | 我不擅长考试 | 我没有认真复习,没有发挥好,从这次的经验中发现了可以改进的1、2、3 |
题目做出来了 | 我是个天才 | 我通过认真思考,找出了解题思路,且细心完成 |
题目因为粗心做错了 | 我怎么这么不小心 | 也许这个错误意味着我的某个解题习惯需要改进,或者是之前的某个知识点没掌握透彻,通过仔细分析,查缺补漏,进一步成长 |
题目做不出来 | 我是个笨蛋 | 我目前还没有找到解题思路,换换脑子换个时间再思考,或者问人 |
培养学习之乐
如果一个人,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有内部动机,且有成长性思维,那么学习本身就会变得很有乐趣。下面的问题是:如何培养?尤其是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,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、自己的学生?老实说我做得并不好,否则小福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缺乏内在动力。但是我的优点是有成长性思维,亡羊补牢,逐渐改吧。从我们家有限的经验来看,最严重的问题不在于学习是否有乐趣,也不在于有没有内部动机,而是更为底层的问题,包括安全感和逆商。学习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,孩子如果感到不安全,怕家长责备,那就会在学习的时候把本来就非常稀缺的注意力资源进一步分散,这样又怎么能有内部动机和能体验思维的乐趣呢?
如果安全的问题解决了,那么如何培养学习之乐呢?重要的方式是大约有几点:
- 樊登老师所说的“情感引导”。情感引导的关键在于,不是去批评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,而是在孩子做对的时候去表扬TA,同时要告诉TA为什么做对了。
- 鼓励微小的进步。对于一个学习任务,尽管孩子今天和昨天都没法完全掌握,但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了,那么就值得鼓励,告诉TA在什么地方进步了,TA就会家长指的路灯继续前进;如果还能发现和实事求是的指出某种品格优势,例如更好的自我规范,那效果肯定会更好。
- 创造更广泛的体验机会。我们知道阅读这件事肯定对孩子有好处,但是孩子不同的阶段,该读什么书呢?不同的孩子兴趣不同,该读什么书呢?我觉得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。带孩子去图书馆,给TA听一听不同的内容,看看经典的电影,或者和更多的人交流,让孩子能够与TA成长阶段匹配的内容/体验偶遇,才有可能进一步让TA自己深入研究下去。
小结
孔子说: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”。
本文是我学习《幸福科学》,写的第6篇学习心得。之前的文章包括
- 幸福的错觉 指出人们错误的估计了拥有很多好东西的幸福感,包括高薪工作、真爱、好身材、好的学业成绩等等。
- 讨厌的大脑特征 给出了产生幸福错觉的原因,包括4个讨厌的大脑特征。
- 锻炼大脑的几种策略 给出了锻炼大脑的几种方法,用于对抗2个特征。
之前是从否定的角度,谈到对抗大脑的2个讨厌特征,而所谓幸福的错觉实际上是“错误的想要”;那么,如何从肯定的角度,为了真正的幸福,我们应该追求什么?课程的第5部分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,分为好几个方面。在工作中,需要 发挥优势(4)和创造 心流体验(5);本文讨论学习,需要内部动机和成长性思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