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心流
《心流:最优体验心理学》这本书的第4章,说的是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心流。英文标题是The conditions of flow,结果中文版本翻译成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,不知道为啥这么翻译。内容是心流的诱发条件,整个第4章大概可用3句话来概括:
- 游戏、艺术和宗教活动更容易让人愉悦,产生心流。
- 不同文化不见得都会鼓励追求生活的乐趣,有的文化促进心流,有的成为阻碍。
- 自得其乐的人更能够享受生活,产生心流。
前面两个是外在条件,最后一个关乎人的个性。把每句话展开,如下:
- 游戏、艺术和宗教活动更容易让人愉悦,产生心流。
- 游戏包含4种,竞技类,投机类,眩晕类,模仿类。
- 竞技游戏,需要参与者关注游戏本身,而不是外在的目标,才能产生心流。
- 能力和挑战匹配才能产生心流,可参考心流的三组要素。
- 所有类型的游戏都是让当事人进入一种非生存的现实,自我因而成长。
- 不同文化不见得都会鼓励追求生活的乐趣,有的文化促进心流,有的成为阻碍。
- 好社会的标准:更多人能实现自己的目标,成为更复杂的自己。
- 有的文化根本就是非人道的,例如996是福报。
- 有的文化特别能够鼓励人们追求乐趣,孔子说: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- 能促成心流的文化,在道德上不一定就是善的。法西斯下面的军队以杀人为乐,把自己的乐趣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。
- 体验心流本身的人也不见得具有美德,例如美国南方庄园优雅的生活情调则靠进口奴隶维持。
- 自得其乐的人更能够享受生活,产生心流。
- 无法体验乐趣的性格障碍,包括快感缺失症(Anhedonia)、过度自我意识、过度自我中心。
- 内在动机强的人更容易自得其乐,这种人更容易获得心流。
- 自得其乐的性格,很有可能是后天培养的。更容易幸福的亲子关系的5个关键词:清晰、融入、选择、投入、挑战。
如果你没看过第4章,照着我整理出来的大纲走,应该不容易迷失方向。本文不打算讨论前面两个外在条件,只讨论最后一个条件:个性。
难以获得乐趣的性格特征
3种性格特征难以获得乐趣:
- 快感缺失症(Anhedonia),是因为无法筛选进入意识的信息:无法屏蔽任何感官输入的信息,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。
- 过度的自我意识:就是太在乎他人的评价了。总是聚焦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,担心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,担心作出不恰当的举动。
- 过度的自我中心:通常没有过度的自我意识,但自认为是宇宙的中心,对一切信息的解读都和自己的欲望相关。
其中,过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的人为什么难以产生乐趣,原因和快感缺失症的注意力涣散相反,是注意力过于聚焦,要么只关注他人的评价,要么只关注自己的利益,无法发现生活的其他美好。
内在动机强的人更容易自得其乐
看一附图:
这幅图有两种解读,你很容易翻转吗?Jean Hamilton 在1976年对一些大学生进行研究,发现内在动机强的人更容易借助更少的点翻转类似上面的图。
这些结果显示,完成某个心理任务所需要的外来线索的多寡常因人而异。需要大量外来信息才能意识到现实的人,运用心理的能力很可能上也非常依赖外在环境;他们对自己的思想缺乏控制力,相应地也不太容易体验乐趣。不需要太多外来线索刺激,意识就能发生作用的人,受环境的钳制则较少;他们的注意力比较有弹性,能轻易重新调整体验结构,更常达到最优体验。
Hamilton 的另一项通过EPS技术扫描脑电波的研究显示,体验心流较多的人会在集中注意力时减少大脑的耗能,反过来较少体验心流的人在信息干扰时明显出现了能量的增加。樊登老师在《心流》的解读音频中提到,他如果演讲时有心流,2个小时不用喝水;反之,半个小时就口干舌燥。他的情况大约和这个研究的结果类似,因为心流时注意力集中而排除了更多的信息干扰,反而节能。
如何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
分别讨论完阻碍心流和促进心流产生的性格特征,下面的问题自然是,怎么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?作者提到,这种性格大概率不是先天的,而是后天培养的。
在芝加哥大学的一项实验中,凯文·拉森德发现,亲子关系有下面5个特点的青少年,在大多数情况下,比没有这些特点的同伴更快乐、满足而坚强:
- 清晰。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——在家人互动关系中,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。
- 融入。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、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,能融入他们的生活,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将来念一所好大学,或找一份高薪的工作。
- 选择。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,包括不听父母的话——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。
- 投入。孩子有足够的信心,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,全心全意去做他感兴趣的事。
- 挑战。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。
这五个条件构成所谓“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”,因为它们提供了享受人生乐趣的理想训练。这五大特色很明显与心流体验相通。家庭环境中能提供明确目标、回馈;孩子有控制感,能全神贯注,并着重活动本身的动机与挑战,通常更能掌握生活的秩序,享受心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