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方法记

昨晚,陪小福星做一道数学题,是一英文题目。原文大约是

There are 12% Malays in a kindergarden. The rest are Chinese. 50% of the Chinese and 12.5% of the Malays are boys. If there are 912 more Chinese than Malays, how many girls are there in the kindergarden?

为了寻找趣味,小福星耍了个心眼,故意把题目翻译成下面的样子:

在一个小鸟园里有12%的牡丹鹦鹉,其他的是虎皮鹦鹉。50%的虎皮鹦鹉和12.5%的牡丹鹦鹉是公的。如果虎皮鹦鹉比牡丹鹦鹉多912只,那么小鸟园里有多少只母的?

本来有点枯燥的题目,她这么一翻译倒是有点趣味。这是3天之前翻译的,她当时尝试做了一次还没做出来,但思路有了,也有中间结果。昨天又做一次。

做的过程很专注也很努力,画图,计算,算中间结果,最后计算出答案。我觉得思路和过程都非常好,唯一的问题在于,有一步,把 2225\frac{22}{25} 抄成了 2325\frac{23}{25} 。当然结果也就不会正确。我提示检查,也没检查出来。于是我告诉她了。这时候她的反应是情绪起来了,强烈的想逃避,立刻想读自己喜欢的《笑猫日记》。我硬把她拉回来,勉强让她去理解:

  1. 没有人评价你不好。
  2. 你从0分进步到了60分,已经很不错,要是一个月之前,看到这种题目估计就是直接放弃。
  3. 我估计你在抄错分数的时候,压根没回看,是把脑子里的数写上去的,而分子的22错成23,估计是有另一个数 325\frac{3}{25} 干扰你的思维了。
  4. 原始条件的数据,可以分组,把鹦鹉的种类和性别分开。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,先解决一个层次,再解决另一个层次。

夜里我睡不着,把整个过程想了一遍,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孩子使用ABC方法的机会。她的情绪,首先应该是对自己失望:“我很专注也很努力了,怎么还没做对呢?” 进而有了烦躁,有了愤怒。杏仁核接管自己的大脑,逃避。这时候,首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情绪,对自己说“愤怒的小鸟又来了”,且深呼吸。然后,整个后面情绪自动化过程,实际上是深层的错误信念导致的,正确的做法是需要和自己对话,反驳错误信念。

错误信念 反驳
我这么努力就应该完全做对 专注和努力不能保证成功(不专注和努力也可能侥幸成功,但不长久),方法也很重要
错误不可接受 错误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,愤怒和逃离无助于成长
没全对不可接受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,从0分进步到了60分,已经很不错
做之前我就想一定要做对 预期和现实的差距总会导致情绪反应,正确的想法是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
我不知道为啥抄错了,这种错误还屡次发生 有可能是眼睛没回看,下次可以加上这个步骤

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,我把从识别情绪到自我对话的整个的思路告诉了小福星。她表示理解和愿意今后尝试。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,因此写了本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