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复玻璃心
半年前写的文章,目前看,我是搞错了重点。小福星最大的问题在于玻璃心本身。今天,我决定写篇文章,谈谈如何修复玻璃心。
自我决定论的3感
自我决定论(Self-Determination Theory,简称SDT)是由心理学家爱德华·迪西(Edward L. Deci)和理查德·瑞恩(Richard M. Ryan)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。该理论主要关注人们行为的自我激励和内在动机,强调个体在追求个人成长和实现潜能方面的自主性。
以下是自我决定论的几个核心概念:
- 自主性(Autonomy):指个体在行动时能够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,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做出选择。自主性是内在动机的关键因素。
- 胜任感(Competence):个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,感受到自己有能力胜任并取得良好表现。胜任感有助于增强个体的内在动机。
- 归属感(Relatedness):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中的人建立联系时,感受到他人的关心、理解和支持。归属感有助于个体维持内在动机。
自我决定论认为,当这三个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,个体的内在动机将得到增强,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、个人成长和幸福感。
自我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包括:
- 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。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因为活动本身有趣、有挑战性或能满足个人需求而从事某项活动。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从事某项活动。
- 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稳定、更持久,且有助于个体实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。
- 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内在动机有重要影响。支持自主性、胜任感和归属感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内在动机,而控制性、批评性和忽视个体需求的环境可能削弱内在动机。
- 自我决定论在心理学、教育学、管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,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动机,从而提高个体和组织的表现。
小福星目前的总体自尊感比较低,看起来这3感都存在问题。为了培养自主感,我和爱人已经逐步放手,让她自己决定做更多的事情。胜任感,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夸奖,且鼓励孩子“持续小赢”。归属感,则需要大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让孩子感觉到满满的爱。
教养的3根支柱
帆书APP 有一个新父母课程,我听了之后,觉得相见恨晚。整个课程包括6个老师的共170节课,其中,樊登老师,总结了需要父母提供的3根支柱
- 无条件的爱
- 停止威胁与交换
- 温柔,但是有边界
- 不吼不叫的沟通
- 价值感
- 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
- 情感引导塑造行为
- 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
- 终身成长
- 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
-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人格
- 塑造逆商
其中,培养逆商大约是修复玻璃心的同义词。《逆商》认为,人的成长像一颗大树,分为树根、树干、树枝、树叶和花。逆商是树根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树干代表一些其他不那么基础的能力(品格健康和智力),树枝代表才能和渴望,树叶和花则是人的外在表现。下图拷贝自这本书。
开放式大脑
丹尼尔·西格尔所著《The Yes Brain : HOW TO CULTIVATE COURAGE, CURIOSITY, AND RESILIENCE IN YOUR CHILD》中,提到,开放式大脑需要4种能力:平衡力、复原力、洞察力和同理心。
平衡力,大脑的活动需要平衡,包括良好的休息和“健康心智餐盘”的7种活动:专注、玩耍、睡眠、运动、连接、放松、内省。大脑的情绪有3种状态,可用3种颜色来表示,包括
- 绿色区:平静的状态
- 红色区:向外爆发的状态,爆发出来,将强烈的情绪加到其他人或环境之上
- 蓝色区:“内爆”的状态,外表看没啥问题,但情绪被压抑在自身。
锻炼平衡力,旨在能够快速的从非绿色区转换到绿色区。
平衡力让大脑能够更好更多的待在绿色区,而复原力则能够扩展大脑的绿色区范围。换句话说,就是引起很多人强烈情绪的事情,高复原力的人可能认为不算个事情。写到这想起了安妮老师《心理韧性》书中的一个故事,有一对波士顿的华人夫妇,请客吃饭,丈夫让妻子捎上一个熟路的人开车,妻子却认为能很快找到餐厅,结果打脸,妻子高速出口走错,晚了半个小时才到,不料丈夫已经和其他客人点了餐吃上了,看见妻子来晚了也不生气,加菜继续,气氛其乐融融。二人的表现,没有任何抱怨,也就是说,他们的复原力极高,“压根无需忍耐其他人需要忍耐的事情”。
洞察力和同理心是西格尔另一本书《第七感》的核心概念,意思分别是自我觉察和洞察他人心理,本文此处不展开。
目前,丹尼尔的三区理论,已经教给了小福星,简单的正念方法也告诉了她,试过几次。
小结
我的问题在于:
- 读(输入)得多,写(输出)得少。
- 教孩子多,陪孩子少。
从今天开始改变,是以写这么多。